| 美国的空中霸权,是依仗强大战力的轰炸机和空中综合战力,尤其是号称幽灵轰炸机一直霸屏多年,从97年到现在,这款造价昂贵的轰炸机,依然在稳定升级后,实现全球到达,打击全球的威胁,也成为难以超越的经典。因为综合原因,尤其是成本问题,美国军方还是考虑要降低造价,为了增量补充,因此才升级版本B21突袭者,这两种轰炸机,实则要对比的话,幽灵是真材实料的重载作战利器,而B21在一定区域范围内,更适合灵活作战,反应更快。 从关注造价开始就说明美国五角大楼也在开始发愁囊中羞涩的问题,这是美国不愿意直面,更不会正面承认的问题。美军的军费是全球的天花板,美军每年都在哭穷,说军费采购不够用,要求增加额度。同时会危言耸听,说其他国家的舰艇总数都能超过美国了,美国海军的舰艇不够用了。别的国家研发出六代机了,美国的战机落后了,因此类似的借口总是屡试不爽,因为美国一直偏执地想要维持世界第一,维持霸权优越感的俯瞰的角度,因此对于军费开支就是一个巨大的雪球,要么等待崩溃,要么在滚雪球过程中小心翼翼,延长这个雪球崩盘的时间。 展开剩余73%现在通过轰炸机的降低成本,就能看出美国的思路,解决的办法就是降低成本增加数量。B21的续航能达到8千公里,这就无法和B2媲美,后者的续航能超过1.2万公里,加上空中加油,那更不得了。从轰炸机的名字也能看出美国的图谋,从幽灵悄悄的潜伏伺机打击,到突袭者要快速地执行野心任务,这是美国一直以来都没有放弃的能随时侵略和实施打击的计划。 按照美国空中战力制定的空中标准,未来空战的激烈程度和残酷程度,都非比寻常。 B2幽灵之所以能头顶幽灵的绰号,几十年来没有被击落的记录,是它的隐身技术真的很牛,在雷达侦测屏幕上,它的体积被读取为一只小型飞禽,这有可能让一些国家的雷达会陷入自我怀疑,因为鹰隼类飞行很可能飞行万米的高度,但是在犹豫和希望甄别目标的准确度的时候,很可能幽灵轰炸机就已经抵达了能发射攻击的距离了。 再争论雷达屏幕上的到底是否为鸟类,已经毫无意义了。这就是幽灵战机的可怕之处,难以发觉,又难以击落。 美国为何不再继续生产幽灵轰炸机?其实按照没有现有的高科技手段,升级幽灵轰炸机的能力是绰绰有余,但是面对B2一架要24亿美元的惊人造价,视美元如粪土的美国五角大楼,都不得已把原定要打造132架幽灵的建造计划,一再压缩,像压缩饼干一样,从一个松软蓬松的面包厚度,压缩到最终只有21架的交付产能。 而且美国放弃了继续生产这款轰炸机,除了认为它的数量也够用了,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生产不起,也维护不起。这个造价还是一部分,平时的维护保养和维修费用,简直就是无底洞。美国的轰炸机可以说是世界上构造最为复杂的军备之一,同时也是最娇气的武器. 就拿B2轰炸机来说,执行一次作战任务之后,回到机库,需要恒温恒湿停放,复杂的数据监测屏幕,简直像在翻译外星人发送的电波般不停地刷屏,同时对于它的维护保养需要持续40天以上,甚至有网上信息表示,执飞一次,要保养七周!这样的幽灵出动一次,简直兴师动众,而且派头十足,后期都要靠砸钱才能让其始终保持稳定的作战运行能力。长此以往,就算是美军都吃不消。 因此美国才会研发简配版的B21,就为了能替代B2这个吞金兽,好让美国空军既有厉害的轰炸机,又能不受成本限制太厉害。 现在美军计划要打造100架的B21,通过它的数量覆盖幽灵轰炸机的动态困境,解决一些美军没有对外示人的困境和难题。 在美军内部也存在很多复杂的积累多年的顽疾,甚至在军工研发方面,美军的飞行器和轰炸机,也有一些需要完善的不足和问题,因此B21的出现能为美国在亚太区域打造专属的针对空域的专用轰炸机,这也是美军对该区域进行不断加码的威胁和落实的空袭储备。 同时体积更小的B21配合无人机等智能作战方式,更能适应未来的信息战和电子战,以及未来的加密作战等,可以说B21也在尝试拉升未来空中作战的标准,时刻警惕有其他国家拥有反制的实力。 发布于:浙江省
|